你是不是以為茶的採收只有分成春茶及秋茶呢?
其實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採茶的哦!只不過不同季節採下的茶其品質、色澤、風味會有所差異,在此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四季茶的特色及差異,讀完這篇文章後,你就會發現小小一片茶葉中蘊含著大大的學問,之後買茶時你也就能快速精準的挑選出你喜歡的茶啦!

春茶:香氣清新、滋味甘甜濃郁
春茶俗稱春仔茶、頭茶,是在三月中旬至五月中旬採製,大約是在「清明」至「穀雨」這段期間。
春茶是一年當中採收量最多而且品質也是最穩定的。由於春季溫度適中、雨量充沛所以春茶產量多,再加上採收間隔時間長,茶樹經過秋冬季的休養生息(茶樹在 18°C以下呈現休眠狀態)與芳香物質的合成與積累,所以茶樹富含養分,芽葉肥壯,裡面所含維生素的含量高,加工後的毛茶沖泡的茶湯內含物質也較充沛,因此滋味濃郁。
沖泡時可以發現茶葉下沈較快,香氣濃烈持久,滋味醇厚,湯色清澈明亮,葉底柔軟厚實,芽葉多,葉脈細密,葉綠鋸齒不明顯。
★喜歡喝滋味濃郁、重視喉韻、想要收藏老茶用的,很適合挑選春茶★
夏茶:滋味濃強、澀味較重
夏茶採收的時間有主要有兩次,第一次夏茶(俗稱頭水夏仔、二水茶 )大約是在「立夏」五月中旬至六月下旬採製,而第二次夏茶(俗稱六月白、大小暑茶 )大約會在「小暑~大暑」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採製。
因為夏季氣溫高,茶樹芽葉生長迅速,能溶解於茶湯的浸出物相對減少,使得香氣不如春茶濃郁,茶葉內苦澀物質也較多,茶湯澀味重。但也因日照強烈,所含茶素及咖啡因較高,適合用來製造全發酵的紅茶,在發酵過程中會降低夏茶的苦澀味,製作出來的茶略帶甜香,滋味濃強。
夏茶的外觀條索鬆散,茶葉輕飄鬆大,嫩梗瘦長,茶果實如念珠大小,芽尖常帶茸毛。夏茶茶葉色深,沖泡時茶葉下沈較慢,味帶苦澀,葉底薄而較硬,對開葉相對較多,葉脈較粗,葉緣鋸齒明顯。
秋茶:香氣濃郁醇厚、滋味平和甘醇
秋茶的採收期也可分為兩次,一次採製會在「立秋」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,另一次(俗稱白露茶)則是在「白露」九月下旬至十月下旬採製。
秋茶的生長季節秋高氣爽,有利於一些芳香物質的合成與積累,但終因生長期比春茶短,鮮葉內有效成分的積累相對要少,所以品質介於春茶與夏茶之間,香氣和滋味較為平和中庸。
相比早秋茶,晚秋茶的味道更重一點。如果說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的香氣,淡淡的青草味,那麼晚秋茶喝的則是一種濃郁的、醇厚的味道。經過了盛夏的煎熬,茶葉也仿佛在時間中熬出了最濃烈的品性。秋季氣候特點是秋高氣爽,雨水較少,這個季節產的茶,香氣馥郁綿長,口感甘醇。
乾葉輕薄瘦小,香氣平和,偶而夾有茶花蕾、花朵。沖泡時香氣不高,滋味淡薄稍澀,對開葉多,葉緣鋸齒明顯,葉張大小不一。
冬茶:香氣細膩、滋味柔順見長
冬片茶俗稱尾水仔,主要是在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採製,在台灣地區某些茶區冬茶可採收兩次,第一次稱冬茶(立冬前後),第二次稱冬片茶(冬至前)。
冬茶的產量是一年當中最少的,所以一般茶農會讓茶樹有寬裕的時間生長,讓茶菁成熟再採收,讓冬茶產量可以稍微提升一點,成熟的茶菁製作完成的成品,香氣細膩苦澀感低,但若沒有搭配適當的攪拌與發酵時間,通常滋味容易淡薄。
製成清香型之烏龍茶與包種茶,香氣細膩少苦澀為其特點。乾葉外觀顏色略呈淺翠綠,粗茶的雜質較多,整體顏色較不均勻。而沖泡時香氣較偏淡香型,滋味雖不如春茶濃郁,卻較為柔順見長。
★喜歡喝甘甜清香、苦澀度較低的,冬茶是你的首選★
